工商時銀行票貼 報【張光華】

今年1月《紐約時報》有一篇針對台灣科技界逐漸喪失創新能力的報導,文中指出HTC手機曾一度超越iPhone在美國銷售第一,同時Acer也超越Dell成為世界第二大個人電腦製造商。當時科技業憑著台灣長期半導體的領先優勢,開發出傲人的產品,使得台灣在科技業成為一霸。

可是好景不常,到了2015年2月,台灣電子產品銷售節節衰退,連帶影響整體出口量,造成台灣外銷13個月長黑。前述的銀行整合負債 兩家項尖科技公司不僅出貨量衰退,市值節節下墜,目前沒有改善跡象,還被一位自美返台的年輕創業者形容為:「就像你在鐵達尼號上,你知道即將撞上冰山,你拚命的轉動方向盤,但是你知道已經來不及了。」

主要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政府和企業文化始終焦距在製造加工業,無法進展到軟體和物聯網,沒有一家企業能夠以蘋果為仿效對象,致力於軟硬兼顧的生態系統(ecosystem)的建立。我們就以HTC為例,該公司出產的手機ONE M8和 ONE M9曾經風行一時,奪去不少iPhone和三星Galaxy的光采。一年前筆者即建議:「宏達電必須在行銷和通路勤下功夫,集中推銷M9單一機種,而且避免低價傾銷,不陷入和紅米機種削價血拼的陷阱,如此宏達電可在大陸手機市場有一展身手的機會。」

另外HTC還應該「開發中文化軟體的龐大資料庫,創造出歐美市場以外的強大競爭力,也就是從硬體為主的優勢概念,擴展建立中文軟體兼備的生態系統(ecosystem),先把握住亞洲市場再進軍全球。但是首先必須認定亞洲為主戰場,確定中文軟體開發比建築融資貸款 硬體功能進展更重要(即人文和科技的結合)。Google的執行長史密特用視訊方式在台北辦的「行動視界」活動中表示,看好亞洲中產階級崛起,而預言未來必有亞洲的軟體公司成為業界巨頭。」(請見2015年3月2日《工商時報》)以現在的趨勢看來,這個軟體巨頭很難是台灣的公司。

知識和App注入科技產業

正如筆者4年前即提出的創意和創新取決於知識和App注入科技產業,「90年代有一些企業管理學者,如James B. Quinn正式將知識和軟體納入經濟模式的考量,他們認為才智(intellect)和創新(innovation)幾乎是當今所有經濟價值、成長和戰術效率的源頭,一個企業的知識系統應該包含:1.可辨認的基礎知識(cognitive knowledge)或為know what;2.高檔的技術(advanced skills)或為know how;3.系統的了解(system understanding)或為know why;4.動機明確的創意(motivated creativity)或為care why;5.綜合有訓練的直覺(intuition)或為perceive how and why。這五種元素構成的所謂知識和創新,呈現於產業界實際的運作狀態而環環相扣,許多個人或企業或許有其中的單項或少數的才能(competence),但是如果無法串聯,便無法構成有市場價值的條件,自然便無法參與競爭。譬如有人具備高檔技術,如軟體程式開發、生化新品研發,但卻無法建立產業系統和了解其運作方式,或者有人具備技術和系統,但動力不夠,沒有韌性,也會無從發揮。當然最新的科技發展,譬如雲端科技和Apple式的App或Amazon零售行銷平台的設立,使得有特殊技術和創意的個體,也可以利用這種平台而大放異彩」。

「談到現代文化創意產業,事實上是無法不以科技為立足點,而衍生出一些嶄新的平台、模式和管道的。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將內容和科技適當地融合,不斷提供有創意或至少經過創新的技術、型具和內容,如此才能競爭於國際市場。但不論銷售週期、行銷策略、商品本質、科技效能,內容意涵隨時都會受到無情挑戰,面臨不進則退的命運,容不下任何僥倖的成分 」(請見2011年7月18日《工商時報》)。

在馬政府時代大家一心認定開放對大陸貿易和科技合作,就可以助台灣業者一臂之力,這只是創造了部分的利基。當台灣仍然在大多數高齡負責人以獨占心態經營大規模硬體加工時,中國大陸已逐漸進行產業轉型,有利的大環境允許馬雲創造Alibaba物聯網,雷軍製造便宜的智慧型手機,馬化騰開辦騰訊,王健林以萬達集團雄厚資金大膽進軍好萊塢,買下美國最大院線公司,並和各大影片公司合作拍片。

初創公司激盪新點子

最近CNN有一個專題報導:「中國的科技創新」,訪問了幾家坐落在北京「創業一條街」的初創企業(start-ups)的年輕負責人。根據CNN估計僅是這一地區(約有300家初創公司)估計就有360億美元的投資資金在運作,大部分都是投入「新點子」,非製造業的科技軟體開發和電子服斗六貸款部 房屋貸款利率計算 務業。該地區所呈現的活力代表中國產業轉型正在火熱進行中,不久將趨近加州矽谷的水平,將對美國科技業造成巨大的壓力,迫使美國在這方面尋求中國的合作。

債務協商註記 反觀台灣新政府的蔡英文總統上任前,忙著拜訪既有的電子科技和前途未卜的生技產業的所謂大老們,口口聲聲說要以創新振興台灣經濟,可是創新若不從教育和文化著手,無異於緣木求魚。新政府不但忽略文創產業,並且根據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最近發表的評論,他直指從新政府任命的文化及教育兩個部會首長人事來看,「文化台獨」將是未來林全內閣的主旋律。果如此,台灣文創產業憑什麼能夠和韓國甚至中國大陸競爭。創意或創新不是「謙卑,謙卑再謙卑」一句口號可以喊出來的,更何況這批新上任的部會首長根本不屑於擺出謙卑的姿態。教育部長潘文忠就任的第一天就下令停止微調課綱的進程,這種專橫的官僚行為比所謂黑箱作業還要可惡許多,因為黑箱作業遲早還要公告於世,而專斷作為常無台南銀行小額信貸 轉圜餘地。(本文作者為資深媒體人;本文不代表本社立場)


arrow
arrow

    bbnzl7ra5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